七十路车站的守望,两位祖母的岁月对望
城市的清晨总带着一种微妙的节奏感,七十路公交车缓缓驶入站台,轮胎碾过积水,溅起零星的水花,站牌下,一位头发银白的老人正低头整理手中的布袋,她的动作很慢,却透着一股不容打扰的专注,这是七十岁的林阿婆,每天清晨七点,她都会准时出现在七十路车站,搭乘这班车去城东的菜市场——那里有她最爱买的“老刘头豆腐”,孙女从小吃到大。

林阿婆的身旁,另一位稍显佝偻的老人正眯着眼看站牌上的路线图,她穿着洗得发灰的藏蓝色外套,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交通卡,这是六十岁的陈奶奶,第一次独自坐七十路车——女儿刚搬去新城区,今天是她头一回“探亲”,她有些紧张,几次想开口问林阿婆路线,却又抿紧了嘴。
“这车到东风巷吗?”陈奶奶还是凑近了一步,林阿婆抬起头,脸上皱纹舒展开来:“到,再过五站就是。”她拍了拍身旁的空位,“坐下等吧,车还有十分钟呢。”
两位老人就这样聊了起来,陈奶奶说起女儿的新家,语气里藏着骄傲:“她非让我搬过去住,可我这把老骨头,哪离得开老邻居?”林阿婆掏出手绢擦了擦眼镜:“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日子,咱们守着老地方,心里才踏实。”她们的对话碎如秋叶——菜价涨了、孙子的功课、关节炎的偏方……七十路和六十路的岁月在站台上悄然交错。
车来了,林阿婆熟练地刷卡,转身扶了陈奶奶一把:“踏板高,当心。”车厢里满是上班族,两人被挤到后排角落,陈奶奶盯着窗外飞逝的街景,忽然轻声说:“这城市变得我都不认得了。”林阿婆笑了:“变的是楼,不变的是人,你看——”她指向路边一棵歪脖子槐树,“那树我嫁过来时就在,现在倒比我还精神。”
两站后,陈奶奶该下车了,林阿婆从布袋里掏出一包芝麻糖塞给她:“带给外孙,自家做的。”陈奶奶眼眶一热,匆忙把写有电话号码的纸条塞回林阿婆手心:“得空来我家喝茶!”
七十路公交车继续向前行驶,林阿婆望着窗外,想起三十年前自己初来这座城市时,也曾被一位陌生老人让过座,她成了那个递糖的人,而城市的地图或许早已更迭,但那些藏在皱纹里的温柔,永远会在某班公交车上重逢。
(全文共758字)
注:文章通过两位不同年龄的祖母在七十路公交车站的偶遇,交织出城市变迁中的人情温度,呼应了“七十路”“七十路人”“六十路人”三个关键词,并赋予“祖母”形象以时代缩影的意味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